常规用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CCU病人的临床护理剖析

点击数:386 | 发布时间:2025-07-29 | 来源:www.grzzer.com

    目的 探究常规用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病人临床护理的有效方法。办法 11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病人,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5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 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成效。结果 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生发生率为3.6%(2/56), 低于对照组的26.8%(15/5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1.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 在提高护理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意义重大, 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DOI:
    10.14163/j.cnki.11-5547/r.2016.32.07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ive measures in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 for coronary care unit (CCU)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p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112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psease were randomly p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5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 adption to conventional nursing. Nursing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2.9%,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60.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3.6% (2/56) than 26.8% (15/56)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as 91.1% than 60.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psease contain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nursing efficiency, reducing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ncreas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It is worth widely clinical promotion.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psease; Acute exacerbation; Clinical nursing

    肺源性心?K病是因为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 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 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病人年龄偏大, 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增高[1-3]。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11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探究常规用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CCU病人临床护理的有效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办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11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病人,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56例。所有病人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诊断标准[4]。其中对照组男27例, 女29例, 年龄47~82岁, 平均年龄(60.9±7.9)岁;实验组男28例, 女28例, 年龄49~84岁, 平均年龄(61.1±7.7)岁。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备可比性。

    1. 2 办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 2. 1 病情监护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病人一般身体抵抗力较差, 发病迅猛, 并发症接踵而来, 因此, 护理职员应重视病人病情的监护, 具体为:①医护职员应注意察看病人是不是呼吸频率过快、呼吸表浅、干湿性??音等现象, 由此判断病人病情是不是发生改变。②加大病人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察看, 特别当部分老年病人出现体温减少、意识模糊等反常现象是病情加重的信号, 应引起医护职员的高度看重。③心悸、呼吸急促、厌食、恶心、腹胀、心律不齐、四肢肿胀等都是心功能不全的现象[5-7]。除加大巡视外可以给病人服用利尿、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扩张剂。其中服用利尿剂时应坚持间断、联合用的原则, 普通的利尿药物为氢氯噻嗪、氨苯蝶啶、安体舒通, 慎用大剂量利尿剂, 以免出现低钾、低氯碱中毒的现象;因肺源性心脏病病人体内缺氧, 在选择正性肌力药物时不可以用洋地黄类的药物;血管扩张剂可以对一些顽固性心力衰竭发挥成效。④意识不清、睡眠障碍、头晕、头痛等精神方面的现象均是肺性脑病的临床特点, 因常见发病时间是在夜间, 护理职员应密切关注, 加大巡夜。⑤因为呼吸衰竭与肺性脑病症状相似, 护理职员应注意分辨病人出现的食欲不振、意识变化、神经开心具体是肺性脑病还是呼吸衰竭, 防止误诊, 延误治疗。 1. 2. 2 呼吸道护理 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根本在于解决病人通气功能障碍, 保障病人呼吸顺畅, 防止缺氧。因病人呼吸道分泌量大而排出困难致使呼吸道受阻。护理职员应指导病人正确排出痰液, 一般可通过咳痰、雾化和吸痰的方法进行排痰处置。咳痰时应秉持彻底的原则, 辅以拍背;痰液较浓时方可使用雾化的方法;假如病人出现意识模糊时可以采取吸痰方法清除痰液;病情?乐乜梢越?气管切开;治疗药物方面可以使用舒血宁和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 在肚脐周围为病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5000 U/次, 2次/d[8];舒血宁注射20 ml/次, 1次/d。舒血宁可以减少血液粘度, 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发挥抗凝血和抗炎有哪些用途, 达到降低心脏重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用途。而采取皮下注射的方法又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 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和靠谱性。

    1. 2. 3 氧疗护理 针对病人的缺氧现象, 临床上常使用氧疗的方法治疗。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进行氧疗不仅能够缓解缺氧情况, 改变病人病情, 保障心、肺的正常运作, 还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吸氧时应使用湿化氧气进行不间断操作, 浓度要适合, 控制在20%~30%之间, 吸入速度控制在2 L/min。为排除低温对呼吸道的刺激原因, 冬季在进行氧疗前应进行温化处置, 氧气温度保持在23℃为宜[9, 10]。同时护理职员应按期依据血气剖析状况对吸氧各参数进行调整。

    1. 2. 4 心理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般治疗时间会比较长, 病情紧急易反复, 变化快, 因此病人容易出现恐惧、抑郁、暴躁等不好的心理, 影响病人饮食及治疗积极性, 最后致使病情延误。针对这种现象护理职员应从准时排除病人不好的情绪的角度着手, 让病人重获自信, 积极配合大夫治疗, 另外可以拓展个性化健康教育, 让病人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影响原因、预防手段、积极配合的重要程度、培养好生活习惯的重要程度等, 最大限度消除病人对疾病的恐惧, 严格根据医护职员需要进行康复治疗[11-14]。

    1. 3 察看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成效、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认可度。

    1. 4 疗效断定标准[15] 当咳嗽、呼吸困难、心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则断定为明显有效, 当有所改变则断定为一般有效, 当以上症状完全没缓解则断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明显有效+一般有效)/总例数×100%。病人对护理的认可状况分为很认可、一般认可、不认可。护理认可度=(很认可+一般认可)/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办法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剖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病人护理疗效比较 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并发生发生率为3.6%(2/56), 低于对照组的26.8%(15/56),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病人护理认可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认可度为91.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病人一般具备病情危重、病情反复、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的特征, 对病人身体的多系统导致紧急风险, 引发并发症, 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 一旦病情加重病人会出现意识模糊、电解质不平衡、少尿等现象, 增加死亡率,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大对病人病情的察看, 对病人的各生命体征做好记录以便大夫做出病情判断。同时遵从医嘱帮助病人进行药物治疗, 对服药后的不好的反应可以准时作出反应手段, 预防病情加重, 为并发症的预防做好辅助兴控制[16]。

    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从病情监护护理、呼吸道护理、氧疗护理、心理护理四个维度加大护理, 具体为:①通过加大对病人病情的监护, 可以准时有效的学会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针对异常状况可以准时作出判断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 预防病情加重和并发症发生。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病人病情加重的因素就是呼吸系统被感染, 因此通过加大呼吸系统的护理可以从源头上预防病人病情加重。③因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处于低氧状况, 对病人的心、肺功能导致影响, 因此加大氧疗护理可以有效预防肺动脉血栓、脑血栓的发生。④加大病人心理护理不只可以树立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 同时可以有效增加病人依从性, 达到医患同心有哪些用途。本次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生发生率为3.6%(2/56), 低于对照组的26.8%(15/5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1.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认可度, 增强病人治愈信心, 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用。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